第531章 慎之又慎-《官道之步步高升》


    第(3/3)页

    在官场上想要迎合领导的官员无计其数,能想到拿文章做敲门砖的人也不在少数,但是,想得到和做得到完全是两码事。

    就以唐逸夫为例,这一招对他就不适用。

    找一两个高水平的枪手写出一篇有分量的锦绣文章并不难,但是,要让乔明松相信这是出自唐逸夫之手本身就值得推敲,即便是引起了他的关注和重视,当面交流探讨一下难免会露出马脚,这也是很多人不敢以此入手的顾忌所在。

    伊海涛则不同,他理论功底扎实,对文字的驾驭能力很强,在城市规划设计院工作时就在国际知名刊物上发表过一篇有影响力的论文,针对当时全国城市建设规划中的混乱现象,提出了一些有建设性的设想,引起了高层决策部门的重视。

    也正是那篇论文,直接把他送到了规划一室主任的位置,令他至少比同资历人员提前两年完成了从副处到正处的晋升。

    随后不久,省里分管城建交通的副省长组织了一次对欧洲六国的考察,点名让伊海涛参加,十天行程大多数人只是走马观花,看了也就看了,听了也就听了,回来后除了带回诸多小礼品,再就是若干在著名建筑下的留影。

    伊海涛却不同,虽然该玩的时候也玩,当买的东西也买,可参观时则留意向当地接待部门索要了大量的外文材料,回来后翻译成中文,又根据需要收集了欧洲六国的建筑发展史料,不久就写成一篇洋洋洒洒的《欧洲城市建设借鉴与启示》。

    文章交送分管副省长审阅,作为本次考察成果,伊海涛一下子又从规划设计院走上了省交通厅副厅长的岗位。这位副省长升迁之前,正好省里讨论青原常务副市长人选,当即力荐了伊海涛。

    伊海涛走马上任之后不久,中央对省级领导班子进行了一次大调整,南延平和乔明松分别从西北和沿海省份调入东南省担任省委书记和省长。

    到青原担任常务副市长之后,伊海涛忙于具体事务,就此搁笔。

    叶庆平前脚离开青原,伊海涛和楚天舒后脚就开始着手研究文章方面的事情。

    祝庸之是一个学究性人物,要想得到他的指点,不能体现出一点真才实学来也是枉费心机的。

    大凡懂些写作之道的人都清楚,文章之首要,在于主题与立意。

    “这篇文字不同于以往的写过的论文,它的目标不是发表,主要是要有影响,收到奇效,而其中最关键之处是要引起乔省长的注意。这种注意,又不是一般的注意,而必须是高度关注。”伊海涛一上来就为文章的立意奠定了基调。

    按照他的这个基调,楚天舒已经做了些前期准备工作。

    他先是从网上下载了一大堆相关信息,又找了许多参考资料,多是各种各样的论文,还有一些乔明松以前和现在的讲话和报告。而后,根据叶庆平在餐桌上的点拨,初步拟定了几个题目。


    第(3/3)页